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 每日视点
来源:上海商报     时间:2023-02-11 01:32:53


【资料图】

关 于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的知识大家了解吗?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的介绍,希望可以给到大家一些参考,一起来了解下吧!

今天,我们就来聊聊最近一个关于【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】的热门话题。关于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的热门话题有很多种类,下面是我们从众多的用户中挑选出来的一些观点。

观点1:

近日,一位河南女大学生因120抢救不及时导致死亡一事引起网友热议。

据悉,涉事女孩生前拨打的120急救电话录音持续8分钟。但因接线员未及时派车,最终导致女孩因脑出血去世。

6月6日午夜,郑州方面对此事进行了官方通报:问责5人,涉事的接线员被开除。6月7日,涉事女孩家属表示,对此通报结果不能接受,认为调查组对接线员(调度员)的处理结果过轻,后续将考虑起诉郑州急救中心等部门。

健识局提醒大家,了解脑出血的症状,提前求救。

有临床数据表明:50%的脑溢血患者在发病之前会表现出猛烈头痛、呕吐、眩晕、视力障碍、一侧身体麻木等前兆。一般在发生这个疾病的前五分钟,是最关键的时候,所以趁患者还没昏迷前,就要及时拨打120求救。为患者争取医疗时间。

(健识局廿十三)

观点2:

【郑州120延误事故背后,是在中国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】事故发生后,5名与120急救热线相关的工作人员被问责。其中,接听女孩电话的调度员因“业务不熟练,对急诊患者病情研判有误,调度用语不规范,对急症报诊敏感性不够,处理能力不足,处理方法单一”而被开除。
然而,为什么这样一个“不熟练”、“不规范”、“能力不足”的调度员会被放在一个如此重要的救命岗位上,这一切的背后,是中国院前急救体系的复杂与无奈——作为一个长期亏损的公益性部门,它需要专业人才,却没有与之相配的薪酬和晋升体系;它如此重要,却常年缺乏法律保障,只能作为卫生系统中一个不受待见又无从安放的边缘部门存在着。O郑州120延误事故背后,是在中国被忽视了30年的院前急救

院前急救的院前急救的模式

院前医疗急救机构与上世纪五十年代始成立,常称为急救中心或紧急救援中心,没有统一的体制,现主要有四种运行模式:一是独立型模式,是指急救中心的管理和运行完全单独且具有法人资质的机构,财务独立核算,从受理急救电话到病人送达医院均由急救中心负责;二是依托型模式,从管理体制上讲,急救中心属于一个独立机构,但设在医院内,部分急救人员、救护车、急救设备和经费支出靠医院解决,由政府和医院共同投入解决中心的运行成本:三是依附型模式,不作为一个独立机构,不但设在医院内,而且急救人员、救护车、急救设备和经费支出全部靠医院解决,属于医院的一个部门:四是指挥型模式,急救中心是一个具有独立法人的机构,但承担的职能仅仅是受理急救电话,调度指挥其他医院的救护车和人员到现场进行急救。

全国各地根据当地情况选择模式,北京市、上海市、武汉市、天津市、昆明市急救中心是独立型模式,重庆市急救中心是依托型模式,县级急救站往往是依附型模式,而厂州市、深圳市、成都市急救中心是指挥型模式。多年来,大家对以上几种模式的优劣一直争议不休,近年来倾向独立型模式较为理想,浙江省11个市有6家是独立型模式。

最新投票

标签: 被忽视了的院前急救

广告

X 关闭

广告

X 关闭